古语有云:“时势造英雄”,但其实“英雄”也在创造时势。这里的“英雄”可并不是那些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而是一个又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凡成绩的普通大众。对于立志“立足沧州、服务沧州,为更多卒中患者解除病患”的刘永昌教授来说,他在感受时代发展的同时,直面困难,通过不断的积淀和努力,与其他同道一起缔造着沧州地区卒中防治事业的现在和未来。
感受时代:这是动脉取栓和大血管闭塞患者救治的时代
在2005年的时候,虽然卒中已经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根据2006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但当时的全国卒中防治还不像现在这么备受关注,而且作为现在卒中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的神经介入也在我国刚刚起步。
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当时本科毕业的刘永昌教授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来到了沧州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中心医院)。虽然沧州市中心医院是沧州地区脑血管病治疗的中心医院,但因为其“基层医院”的属性,所以当时前来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更多的是脑出血等脑血管患者,做的手术也更多的是动脉瘤夹闭手术。但是随着接触到更多的脑血管病患者和不断地外出学习、进修,让刘永昌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在逐渐改变——动脉取栓的时代和急性缺血性卒中这种大血管闭塞患者救治的时代快要到来了。
积淀时代:用榜样的力量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的培养
在感受时代的过程中,刘永昌教授得到了许多榜样的支持和引导:是医院领导和科主任的支持让刘教授能够心无旁骛地不断外出学习,并在学成归来后在沧州市中心医院不断地进行实践;是天津市环湖医院佟小光教授让他知道了“基层医院,要干就干脑血管病”;是北京宣武医院的凌锋教授让他知道了“脑血管病医生是既能做外科手术,又能开展神经介入治疗的神经内科医生”;是长海医院的刘建民教授让他领会到“神经科医生一定要做取栓”……而这些榜样的话语为刘永昌教授指明了自身发展的方向。
虽然2015年的时候,刘永昌教授已经为自己的亲戚完成了当地的第一台动脉取栓手术,但老百姓极低的溶栓知晓率和当时高昂的取栓费用,让刘教授在起步时举步维艰——只能为亲戚朋友和急诊的重症患者进行取栓治疗。随着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刘教授不仅用良好的治疗效果征服了患者,还从技术层面带动了急诊和神经科的同道们开始关注和投身神经介入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也让榜样的力量开始鼓舞更多的同行者。
顺应时代:用自身的成绩带动中心医院整体卒中防治能力的提升
2015年前后,随着国内外临床研究明确神经介入在卒中防治中的地位,让神经介入的发展入了快车道;而国家脑防委开始推广溶栓和取栓技术,并开始大力推进基层医院的绿色通道和卒中中心建设,给中心医院卒中防治能力的提升给予了政策上的保障。但当时,虽然中心医院已经开展了溶栓(2014年)和取栓治疗(2015年),但患者病例数仍未有明显增长,而且院内各科室间分工明确,院内通道仍未顺畅。
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2017年组建了神经血管介入科,专门从事院内的动脉取栓工作。这一决定不仅让中心医院的取栓量大幅提升,其良好的治疗效果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兄弟科室参与其中,而这也为医院的绿色通道建设和沧州模式的成型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沧州模式建设的深入,不仅让中心医院的卒中患者的中位DNT(进院至溶栓时间)时间被压缩到25分钟,其核心理念——融合,即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进行不同科室资源、人员和知识的融合,开始展现成绩——这不仅让大量的老百姓真正获益,还为将来融合型的脑血管病医生的培养进行了奠基。特别是2020年12月,在医院的支持下,神经血管介入科病区与神经内科的一个病区整合,专门负责院内的溶栓取栓和外科辅助开刀,这让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的发展和卒中的防治进入新的阶段。
把握时代:沧州卒中学院建设让沧州卒中治疗走向未来
沧州模式的发展虽然让中心医院的卒中患者救治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但面对沧州市780万的人口和较高的卒中发病率,仅靠中心医院一家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的患者的需求。同时,沧州地区仍然较低的大众疾病知晓率和参差不齐的基层医院救治能力,让沧州地区的卒中防治事业仍面临诸多困难。
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刘永昌教授等人开始通过组建沧州卒中学院把中心医院的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基层医院。沧州卒中学院是立足沧州,服务沧州,致力于培养沧州地区基层医院医生的卒中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沧州地区卒中区域化网络建设;并把大众宣教落实到基层医院、乡镇卫生所,乃至村医一级直面大众的系统化工程。这也是把握时代潮流的刘永昌教授及同行者们,为沧州地区卒中防治打造的新时代的开端。